8月18日,我司董事長黃孝仕導演被邀請出席《國訟·作家書畫家與人類文化遺產昆曲高峰對話》藝術家嘉賓
8月18日下午4到10點,江蘇60位作家、書畫家和藝術家會聚金陵歷史文化街區(qū)古戲臺,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峰對話。省昆劇院的昆劇演員以600年前的昆曲演出形態(tài)與蘇童、范小青、趙緒成、喻繼高、言恭達、高云等著名作家、書畫家進行了藝術創(chuàng)作互動,梅花獎得主張繼青、胡錦芳、石小梅、張寄蝶、柯軍等藝術家以各自的昆曲語言表演了東方藝術最高思維的風范。
昆曲被譽為人類文化遺產代表作,《牡丹亭》被譽為昆曲的代表作,是明朝湯顯祖在寧任太常博士時創(chuàng)作,400多年來經演不衰,尤其是近幾年更是走向了世界。劇情將文學、書畫、音樂、舞蹈融為一體,以戰(zhàn)爭與民族、愛情為文學藝術的母題,體現了東方文化第一范行的昆劇表演形式。經過作家黃佳星與藝術家柯軍一年的策劃,在近期竣工的天下第一戲臺和江南園林古建筑群中,通過省昆半年多的編導演,首度推出了多媒體2小時南京版昆曲《牡丹亭》,從而成為近百年來未曾見過的至臻昆曲園林版舞臺形態(tài),既讓觀眾感受昆曲600年的原生態(tài)之整體魅力,又著力于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文理念,在試演60多場過程中,受到了海內外學者、專家和昆迷的好評。此次高峰對話,通過作家、書畫家的視點,進一步完善南京版《牡丹亭》的戲臺形態(tài),使南京版《牡丹亭》既能走進社區(qū),又能走出社區(qū),走向國際。
下午4點,在寧的60多位作家書畫家藝術家匯聚古戲臺,就昆曲600年的前世今生、詩歌、書法、繪畫5000年的文明歷史進行了高峰對話。對話內容別開生面,既有600年昆曲演出,又有理論與觀念的交鋒。下午7點30分,古戲臺在上演南京版《牡丹亭》時,詩人、楹聯(lián)專家在昆曲聲中開始作詩作詞作對聯(lián),書法家、國畫家開始書法作畫,呈現了一場最完美的文學藝術交響曲。歷時6個小時。
本次活動由省政協(xié)、省作協(xié)、省美協(xié)、省書協(xié)、省影協(xié)、東大藝術院、江蘇科技報、省昆劇院等10家單位聯(lián)合主辦,江蘇乾有文化、金陵歷史文化街區(qū)承辦。